高温线-铁氟龙线-耐火线-ul电线-防开裂电线-奇温线缆

行业资讯

中国制造企业的出路在哪里

2018/1/10 13:41:22浏览次数:2372

前有发达国家的虎狼之师,后有新兴国家廉价劳动的汹涌追兵,自己猛踩油门却似乎总提不上速——这是一些中国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彷徨的一幅写照。
严峻挑战面前,一些企业心灰意冷,把自己的老本业,看成是夕阳产业,想跑到陌生的战场上去乱碰运气,或把出路放在互联网经济、智能硬件、3D打印、机器人等金光闪闪的概念上。
实体经济真的被打败了吗?
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崛起?
中国制造凭什么拼赢全球竞争?
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给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答案:“依靠品质!”
“中国企业想赢得国际竞争,没有别的捷径可走,最根本的就是两个字:品质!有品质的品牌、有品质的产品和有品质的员工!”
“离开了品质,再说其他的,就是空谈、空想!”

(一)

真理是最朴素的,但是,越是朴素平实的真理,往往越难被人认识!
其实,从一定意义上说,世界上哪有什么夕阳产业,只有夕阳的企业、没落的品牌、低质量的产品。世界上也哪有啥朝阳产业,只有奋发向上的企业、打动人心的产品和高素质的员工!
苹果离开了乔布斯,就差点破产告终,当乔布斯回来了,苹果又开始一飞冲天!
日本航空公司曾经一度申请破产保护。然而,当稻盛和夫2010年出山担任日航董事长,短短一年,日航从破产边缘重新崛起,实现了三个第一:利润世界第一,准点率世界第一,服务水平世界第一。
乔布斯就是一个具有品质精神的企业家,他的商业哲学的重中之重,就是:对于品质不能妥协!他说过:只有产品的艺术感和质量一直保持下去,才能睡得安心。
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日本“经营之圣”稻盛和夫曾说:“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,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,用耳朵静听产品的‘哭泣声’。”
比起乔布斯和稻盛和夫,那些总在抱怨自己站在下风口的中国企业家,又有几个人能够沉下心,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产品的质量,愿意日复一日地细细琢磨一个产品,直到能够听得到手中产品那种细微的呼吸、欢笑和“哭泣声"呢?
比如,做电饭煲的,你能不能让煮出来的米饭颗颗晶莹如玉不粘锅?
做吹风机的,你能不能让风悄无声息地吹出,把头发吹得干爽柔滑,让人舒服得闭上眼睛?
做保温杯的,你能不能让杯子既有美感像一个艺术品,又很实用,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后忍不住抚摸杯缘?
如果你做到了这点,再来说什么夕阳产业也不迟!岂不见,多少中国人跑到日本爆买那些日本生产的马桶盖、水龙头、吹风机、电饭锅、菜刀、冲锋衣。。。归根结底,是我们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还不过关,或还没有形成让人信赖和以之为荣的品牌!
彷徨的企业家们,振作起来,先把这些跑到国外买买买的消费者们,留在国内消费吧!

(二)

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。
在浮躁的大氛围下,很多中国企业过于急功近利,产品过多粗制滥造,而别具匠心、让人不忍释手的优品精品则不多见。而缺乏专注、缺乏耐心、缺乏品质追求,恰恰是很多中国企业后续乏力,遭遇困境的根源所在!
时代正在变化,但对产品品质的需求不仅不会变化,而且将更为强烈!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破亿,说明中国已经渐渐进入了富裕社会。中国正在跑步进入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第五级,在这样的社会,大家吃饱喝足后,需要的更多是丰富多样、各具特色、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。
当前的中国,不是没有需求,是我们的需求,越来越瞄准了高品质的产品,而这些产品在国内得不到对应的供给。
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,是结构性的过剩。过剩的低品质的产品,我们不需要;而我们需要的高品质的产品,国内却往往生产不出来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大量的消费品进口,乃至一年多达1.5万亿元的居民境外消费,也就不足为怪。
因此,建设品质企业,打通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,彻底实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,这已成大势所趋。如果说以前靠劳动力优势,我们勉强还能混过去,随着时代变化,如果我们仍不培育“品质精神”,那不仅成不了“制造强国”,连“制造大国”甚至都会被开除!
只有当中国企业在国际国内都成了“品质企业”的代名词,“made in China”才能获得新的“杀手锏”。

第一,品质!

第二,品质!

第三,还是品质!